未来的太子妃,也就是未来的皇后该具备怎样的素质?
在初冬的京师,这个话题冲上了热搜榜单前三甲。
“雍容华贵。”
“手腕了得,能管着后宫。”
“不得嫉妒。”
“……”
林林总总的舆论传到了宫中,裕王和景王都有些不安。
“会是谁?”裕王每日都在盼着表叔那边传来好消息。
最好是个绝色。
性情嘛……温柔贤淑,我说什么就是什么。
还是那间废弃的偏殿。
“我的要求不高,只要不是那等怯懦的就好。”景王的目标是星辰大海,王妃若是个胆小的,只会拖他的后腿。
“要不,留在京师吧!”裕王诚恳的道。
景王看了他一眼,“你希望我留在京师?”
“嗯!”裕王带头,“表叔说,一世人,两兄弟。我就你这么一个兄弟,有话我也只能寻你说。”
“你的耳根子太软。”景王摇头,“你若是坐上了那个位置,身边人隔三差五蛊惑,迟早会和我反目。与其此后反目,不如一早就各走各路,反而会牵挂彼此。所谓远香近臭,便是这个道理。”
“我发誓……”
“别发誓。”景王笑了笑,“誓言在于心,不在于神灵。你有心,发不发都无所谓。”
“二位殿下。”杨锡来了,“京卫操练开始了。”
“走,去看看。”
裕王走了几步,止步回头:“走啊!”
景王眸色复杂的看着他,“好!”
等他过来,裕王勾住他的肩膀,“父皇这些年不易,说实话有些孤苦伶仃,连心中有话都寻不到人说,碰到事儿也没个商量……”
“放手。”
“不放!”
“别逼我!”
“怎地,要动手?”
“……”
两兄弟打打闹闹的远去,不远处转出来一人,正是道爷。
“真好!”道爷看着远去的两个儿子,眸中多了些回忆之色,随即沉声问:“京师各处如何?”
身后竟然是陆炳,他说:“京卫大军出动,那些人刚开始以为陛下是要清洗百官,乱作一团。有人竟然嚎哭,有人大骂……”
“骂朕是昏君?”
“是!还有人说,早知晓就该起事。”
“色厉内荏之辈!”
嘉靖三十一年冬,长威伯蒋庆之主持京卫演练,大军在京师城中浩荡而过,随即分为多股人马,冲向了皇城、西苑等地。
官吏权贵们惶然,惊呼陛下要清洗京师。
但大军只是在皇城路过。
随即出城。
这一日,京师安静的就像是一座死城。
弹劾蒋庆之的奏疏,突然就爆发了。
蒋庆之对此的解释是:征伐倭寇必然会面临着敌军顽抗,破城后,如何巷战是个难题。此次演练不过是让将士们提早适应一番罢了。
“这是威慑!”
严嵩在值房里说:“陛下用这等大阵仗来告诫那些人,京卫就算是出海了,蒋庆之就算是不在大明,西苑依旧能镇压局势。”
严世蕃说:“难道有人妄动?”
严嵩点头,“京师内外有些暗流涌动,有些人……”他压低声音,“一旦倭国灭,这可是灭国,陛下和蒋庆之的威望将直冲云霄,新政谁能阻拦?那些人慌了……”
“想铤而走险!”严世蕃眸子一缩,“当年他们敢弑君,如今发动宫变倒也寻常。”
“陛下经历过多次危机,岂会没有防备?那些人啊!有些自乱阵脚。”严嵩冷笑,“如今被陛下察觉,锦衣卫与东厂大举出动,京师内外,又要血雨腥风了。”
年底,锦衣卫和东厂突然大举出动,在京师抓捕了数十人,大多是士大夫和权贵。
也是在年底,蒋庆之进宫,送上了自己选中的人选。
“杨氏?”道爷看着资料,“大气,豁达,乐观,积极向上……这是什么?”
“在臣看来,太子妃和皇后最要紧的不是什么手腕,而是大气乐观,积极向上。”蒋庆之说:“老三有些优柔寡断,遇到事儿容易沮丧,他需要的是一个贤内助,能时刻给他信心和激励的妻子。”
“这个杨氏便是你眼中的贤内助?”
“是,杨氏不但大气乐观,积极向上,且有一等无视艰难的勇气,这让臣想到了先太后。”
“母亲!”道爷眯着眼,那些年他处境艰难,正是母亲的大气和乐观,以及积极向上给了他无尽力量。
“此女手腕如何?”道爷问。
蒋庆之说,“眼力见不错,至于手腕,有,但有些不屑于用的味儿。”
“不屑于用?为何?”
“臣琢磨观察了一阵子,有个猜测。”
“嗯?”
“杨氏对选妃……不上心。”
“也就是无所谓。”
“是。”
杨静是没上心,本以为很快就能回家,可父女二人把京师转了个遍,却依旧没有消息。
选妃分为三轮,第一轮落选者此刻早已到家了,第二轮今日就会宣布。
逆旅来了个内侍,他拿出名册,一一把少女们叫出来。
被叫到名字的少女面色难看,有人甚至哽咽了起来。
门外,陆炳和芮景贤在监督。
“有何好哭的?!”芮景贤摇头。
“这些小娘子身负家族厚望,若是能一朝被选中,那便是泼天的富贵。如何不哭。”陆炳幽幽的道。
嗬嗬嗬!
芮景贤冷笑,“那是个吃人的地儿,人进宫了,泼天富贵谁得了?家人得了。可怜自家女儿在宫中备受煎熬,活的战战兢兢……”
久久小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