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罢了。
若是近身搏斗,赵玄德相信自己挥剑就能斩杀两人,像这样的人会是圣人?
片刻后。
赵玄德的表情缓和下来。
不论真假,眼前的赵长川是大宋的臣民,那这圣人也算是他大宋的圣人,这本该是一件好事,说明大宋顺应天意,受到上天的喜爱,否则又怎会有圣人降临治理天下?
而且陆青岩曾说过,若将来自己能留须至腹,必定登上皇位,成为二十年的太平皇帝。
那么岂不是说赵长川也会成为自己的臣属?
甚至
自己那太平天下的基业,说不定还是他促成的?
想到这里。
赵玄德心中笃定,看向赵长川的眼神多了一丝欣赏。
既然没有反叛之意,那便是大宋的忠臣,自己又怎能心胸狭隘?
赵玄德等人的内心波动,赵长川自然不知。
他的目光始终落在下方的士兵身上,待士兵们的喧哗声逐渐平息,赵长川才继续说道:“战争残酷无比,它伴随着死亡。北方本来人口稀少,又怎禁得起大规模减员?更何况是在和平时期非正常的减员?”
“火器这类东西在战争中意义非凡。”
“当年天下尚未统一时,使用这些笨拙、操作复杂的火器实属正常。”
“如今大宋统治已久,军队中仍采用我看来只是‘半成品’的火器,已足以证明相关官员的失职。”
“而军中上下对此熟视无睹,更让人感到不安。”
“人命关天,岂可如此轻忽?”
“统一战争与北征之战之间存在显着差异。”
“统一战争主要侧重于攻城拔寨,而北征之战则更注重远程奔袭,以及正面战场的对决,或者出其不意的奇袭。因此,无论是战术策略,还是武器装备等方面,都应作出相应调整,而非一味沿用旧法。”
“就我目前所见而言。”
“这支大军确实面临诸多问题。”
“这些问题我稍后都会如实上报,由皇帝定夺。”
“我相信用不了太久,我们的火器性能会有所提升,装备也会大幅优化。大明的每一个士兵、每一位百姓都极其重要,生命不容忽视。”
“未来的作战方式已发生转变。”
“从过去的不计后果、不惜代价,逐渐向以最小损失获取最大胜利的方向发展。”
“这是大明将领会持续探索并改进的课题,而不是像某些人那样,自认为当上将领便可以趾高气昂,目空一切。”
“军户制度。”
“国家对你们的期望是随时准备为国献身。”
“同时,军户制度也赋予朝廷一项责任,即以关怀民众的态度竭力提升你们的存活率。”
“这是一种双向责任。”
“只有双方共同努力,大明才能真正实现强盛。”
四周寂静无声。
夏之白的话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。
他并未偏向任何一方,而是提出了双方面的准则。
朝廷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,而这些出身军户的‘士兵’也需要尽到军人的责任。
然而,就现状来看。
无论是朝廷,还是军户,都没有做到位。
被打完板子的李岩,被人架着来到附近。
李岩听完了赵青的话,对赵青的认识加深了许多。现在他也终于明白,之前在街边,赵青并不是借故为难他,而是真的这么想的,也确实认为他们的军纪松散。
赵青对大宋的军纪要求极高。
对将官的要求更高。
李岩直到此刻才明白,为何金国屡次战败。
甚至败得一塌糊涂。
原因就在于大宋有这样的存在。
赵青严肃地说:“大宋建国二十年,在这二十年间,大宋发动了五次北征,有胜有负,整体来看,大宋的态度还是比较进取的。只是随着天下太平,大宋的军队战斗力逐渐衰退。”
“这固然是士兵的问题。”
“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朝廷,朝廷中的某些官员将领,已经远离实际太久。”
“与百姓脱节太久。”
“他们看待伤亡,不过是冷冰冰的数字。”
“只要能达到目的,便觉得值得。”
“但士兵也是人,不是牲口,你们是有血有肉、有感情的生命体,谁都会害怕死亡,你害怕,我也害怕。”
“可有些朝廷官员却无所畏惧,因为他们冲锋陷阵的不是自己,战争也与他们无干。他们坐在远离战场数百里之外的地方,对前线指手画脚,计较着粮草耗费了多少,讨论着朝廷又给军费增加了多少。”
“他们都以为大宋的战士都是钢铁铸就。”
“无惧疼痛,无畏伤痛,不惧死亡。”
“但你们不是。”
“只是没人关心。”
久久小说网